电子信息专硕(0854)
基本情况: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下设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和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2个专业领域。该专业拥有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通用航空技术重点实验室、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和“科创中原”智能网联无人车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并作为骨干学科支撑“航空产业技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航空航天智能工程”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等多个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该专业与天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有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研究方向:空天地无人系统、航空电子系统、空天目标探测与识别、空天地无线通信、导航制导与控制、无损检测、空间态势感知、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等。
人才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面向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和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法制观念,掌握电子信息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业务素养,能够熟练运用电子信息与航空航天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责任担当、领导潜质、团结协作、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制3年,授予专业硕士学位。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硕(0825)
基本情况: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依托“航空产业技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航空航天智能工程”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河南省通用航空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航空电子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学科与平台,主要聚焦航空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方向,以原创性研究和系统集成为核心,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系统深入地开展空天飞行器飞控系统设计、智能化控制与仿真测试、空天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等高水平、创新性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航空航天系统工程
人才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围绕国家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航空航天产业战略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法制观念,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能够在飞行器设计、制造、控制、健康管理及其它相近学科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或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学科学制3年,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硕(1405)
基本情况: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硕士点依托河南省“航空航天智能工程”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和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学科平台,紧密围绕无人系统与群体智能、工业智能技术与系统、智能装备与智能机器人这三大前沿方向,以智能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为核心,以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引领,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转型为目标,不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智能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旨在努力建成一个航空航天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科研创新高地。
研究方向:无人系统与群体智能、工业智能技术与系统、智能装备与智能机器人。
人才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航空航天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具备良好的责任担当和团队协作,能够熟练运用本学科的方法、技术、工具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本学科学制3年,授予工学硕士学位。